家住长江昌社区的朱先生喜欢去十里江湾公园散步。 以前,他家门前的防洪墙上没有健身步道。 如果他想跑,就需要向南或者向北走到沿河路。 今年10月,一条长1.55公里的连通健身步道建成,北接沿河路,南接十里江湾原5公里健身步道。 “我喜欢长跑,一次能跑七八公里,现在十里江湾步道全线都连通了,锻炼起来更方便了。” 朱先生说道。
据了解,南沿河路与十里江湾公园原有两条健身步道相连,形成一条以11公里的健身步道为主线,环绕弋江区的半个区,连接10多个体育设施和健身点。 体育文化综合长廊成为群众健身、锻炼、休闲的新打卡点。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健身步道43公里。
▲雕塑公园步道。郑源摄/
健身场所和健身设施的维护、改造、升级和建设也为人们随时随地实现快乐健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忆江家园一期全新多功能运动场近日竣工。 拥有传统健身器材、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儿童游乐设施。 整个运动场平坦开阔,还提供了许多长座椅。 供人们休息的椅子。 每天都有不少附近的居民前来休闲。 虽然建成不久,但已成为热门的健身场所。
▲一江家园一期多功能运动场。李佳/摄
记者了解到,根据《快乐健身暖人心行动计划》,市体育局组织对全市居民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制定方案,对健身设施进行检查全年全市483个社区、行政村。 维护、升级、改造和新建,基本实现了居民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保证了设施设备的完好。 这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满足基本的健身需求,为“5-10分钟健身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住宅区健身设施的完善外,城市公共空间的体育设施建设也在不断进行。 通过在城市绿地、立交桥下等城市公共空间角落寻找空间,可根据需要开展“袖珍体育公园”、儿童运动场、五人制篮球场、足球场等建设。因地制宜,进一步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为群众健身提供便利。 提供更多空间。
芜湖全民健身比赛活动丰富多彩,为群众参与健身提供了更多舞台和平台。 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新年登山、健身气功表演等10余场千余人次的大型健身活动; 组织全市300余名健身群众和爱好者参加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团体部12个项目比赛,荣获7枚金牌。 繁昌区、万军区举办区级全民健身运动会,南陵县、镜湖区、九江区举办社区运动会。 全市共组织各类健身活动5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60万人。
为了让群众更好地参与体育健身,今年市体育局还牵头动员全市各级各体育协会和体育场馆开展各项体育健身项目的技能培训。 上半年,全市各县市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技能培训210余场(次),服务人数超过15.73万人。 组织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600余名。 目前,我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9000余人,其中国家一级33人,一级1698人。 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超过千分之二。
快乐健身、暖心行动,让芜湖这座有山、有水、有文化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群众满意度口碑大幅提升。
▍记者:李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xfloor.cn/html/tiyuwenda/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