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病,但却是非常危险的“亚健康”
亚健康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 虽然它不是一种疾病,但却是对人们身体和精神的一种消耗。
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身体没有危险。 事实上,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会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病率。 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相比,亚健康人更容易遭受心血管疾病损害并导致器官病变。 此外,亚健康人群还患有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高危人群,以及亚健康的生活习惯、精神压力过大、肥胖等是造成亚健康的常见原因,也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亚健康是我国最常见的健康问题。 据统计,我国80%以上的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背后是“疯狂生长”的慢性低度炎症
很多人认为亚健康的人得了一种“虚伪病”。 他们没有任何疾病,但总是抱怨自己不舒服。 但这并不虚伪,因为调查显示,亚健康人群的各项检测指标虽然看似正常,但他们的身体仍然长期患有慢性低度炎症。
什么是慢性低度炎症?
通常我们所说的炎症,就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抵抗外界感染时产生的剧烈反应,比如发烧、皮肤红肿、疼痛等。但实际上,免疫系统在抵抗外界感染的同时,也要承受“对抗内部感染”的责任。 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并清除体内各种不安的细胞。 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免疫系统也会产生炎症反应,而且这种“炎症”反应是比较温和的。 因此,也称为低度炎症,又称亚炎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慢性低度炎症。
慢性低度炎症没有明显症状。 一般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无力以及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 很难被发现。 它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慢性低度炎症炎症可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或通过炎症因子影响代谢途径,损害血管、肝脏、胰岛、脂肪等与代谢活动相关的组织器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等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诱发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它是一个沉默的“幕后大哥”。
肥胖、人体内omega-3/omega-6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失衡、氧化应激反应过度、肠道菌群失衡等均可导致慢性低度炎症,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紊乱为慢性低度炎症“火上浇油”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人体百分之七十的免疫细胞都在肠道,因此肠道的健康与身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是生活在肠道内数量最多的“居民”,肠道菌群的平衡是人体肠道健康的最佳指标。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是亚健康人群的常见状况。 与健康人相比,主要是由于细菌菌群类型和相似菌群数量的差异。 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多方面的慢性疾病。 低度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肠道菌群紊乱直接导致免疫“平衡”的改变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可以与肠粘膜细胞相互作用,促使肠粘膜细胞释放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 根据释放细胞因子的不同,这些肠道菌群可分为促炎菌(厚壁菌门、瘤胃球菌)和抗炎菌(粪肠杆菌)。 当肠道菌群平衡时,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平衡,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一旦发生菌群失调,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就会被破坏。
研究发现,亚健康人群肠道菌群中,促炎菌属丰度增加,抗炎菌属数量减少,尤其是粪肠杆菌,导致抗炎菌分泌减少。细胞因子和相对较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 升高,免疫平衡被打破,直接诱发慢性低度炎症的发生。
肠道细菌紊乱间接增加肠道屏障的“渗漏”
此外,肠道菌群失衡还会破坏肠粘膜屏障,增加肠道通透性,使某些“坏菌”细胞膜脱落的脂多糖进入血液,形成低水平代谢性内毒素血症。 这些脂多糖可以被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并引起一系列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从而引发慢性低度炎症。
肠道菌群对慢性低度炎症的影响并不是单方面的。 还会影响肠道菌群,让肠道菌群数量更加“混乱”。 一些炎症介质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会破坏肠道组织细胞,导致肠道细菌定植。 另外,慢性低度炎症还会导致胃肠功能下降,导致肠道内食物的侵蚀和沉积,引起肠道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厌氧菌(一些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造成肠道菌群紊乱。
消除亚健康,调节肠道菌群是关键
预防肠道菌群与亚健康的相互伤害,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调节肠道菌群。
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事实上,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高糖、高脂肪食物会对人体微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增加体内有害细菌(腐殖质); 熬夜、倒班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从而增加体重、肥胖和2型糖尿病,以及与脂肪代谢相关的细菌丰度。
其次,补充适量的Omega-3,即鱼油,因为我们每天吃的大部分食物(如玉米油、葵花籽油)都是Omega-6,而只有深海鱼和藻类才含有Omega-6。欧米加3。 研究表明,鱼油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增加肠道微生物功能和代谢物含量,从而改善机体与宿主的关系。
此外,还可以添加益生菌来改善肠道菌群。 研究发现,益生菌可以促进有益菌在肠道定植,抑制体内有害菌的生长,同时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全身炎症。 然而,益生菌有很多种可供选择。 例如,益生菌可以分为食品和药品两种。 药用益生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主要是为了治疗疾病。 如果没有生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最好服用食品级益生菌。
一些特殊人群由于身体机能的变化也是亚健康人群,包括孕妇、肥胖、产后、病后恢复期等,同时会出现一些慢性低度炎症,所以要特别注意!
关注恒泰善行公众号,获取每日健康资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xfloor.cn/html/tiyuwenda/381.html